网易公民阅读推荐

走出马孔多
来自: 走出马孔多 (Mendoza) 2011-08-25 13:44:57创建   2012-04-20 09:52:07更新
为了提升公民阅读的质量,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网易读书频道特别邀请胡泳、蒋方舟、廖伟棠、刘柠、刘瑜、苏小和、熊培云、许知远、王建勋、王晓渔、张铁志、张晓舟等12位具有公信力又愿意对公众发言的知识分子,为读者定期提供一份好书书单。
9人
129 人关注
来自:豆瓣读书
9.0 (7667人评价)
作者: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2
评语:2012年第一季度 张铁志推荐语:文學雜誌「巴黎評論」在過去半世紀來以最好的作家訪談著稱,這裡面充滿文學與思想的靈光,以及作者與作品的搏鬥火花。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6 (4624人评价)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2-1
评语:2012年第一季度 蒋方舟推荐语: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演讲集,语言诙谐具有魅力。他不只是个小说家,还关注政治、军事、社会危机,甚至是核问题——以艺术家特有的敏感和同情。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1 (94人评价)
作者: 周有光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1
评语:2012年第一季度 刘柠推荐语:当下中国是一个常识稀缺的社会。之所以稀缺,一方面是系统性屏蔽,另一方面是人为胡搅——搅成一锅粥后好浑水摸鱼。前者可悲,后者可恶。如日前,中国中药协会会长妄言“取熊胆汁过程就像开自来水管一样简单、舒服”,便是后者的典型病症。这种”病人“多了,人人便见怪不怪,处之泰然,但常识却渐行渐远,社会便永远裸裎于反文明状态,人人受害。 人瑞思想者周有光老先生的书,是重建常识的最好读本。视域辽阔,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最难能可贵者,是文字之平易晓畅,姿态端正,全无时下士林之恶癖。重建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0 (3641人评价)
作者: 易社强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 2012-3
评语:2012年第一季度 王晓渔推荐语:西南联大久负盛名,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但也只是一个传奇。什么是西南联大的理念和精神?知者寥寥。易社强先生用二十年时间,研究这所存在不到十年的大学,对通才教育的理念和个人主义的精神做出了完整、清晰地呈现。此书能够完整在内地出版,非常意外。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6 (3642人评价)
作者: 章诒和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2-1
评语:熊培云推荐语:生命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事故?在一个别无选择的时代如2012年第一季度 熊培云推荐语:生命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事故?在一个别无选择的时代如何选择?《杨氏女》是章诒和继《刘氏女》之后的第二部情罪小说,又一次隔着岁月的悲情回望。它不仅呈现了历史的厚重苦难,而且不忘观照人性的恒久两难。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5 (1779人评价)
作者: 阮义忠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年: 2012-1-1
评语: 2012年第一季度 廖伟棠推荐语:这本书体现了一个摄影师深切的人文关怀,阮义忠不愧是出身于著名的《汉声》和《人间》杂志的纪实摄影大家,他镜头中和笔下的那个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既有淳朴未染的人间烟火,也有社会惊蛰前沿的暗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今天这个成熟温良的台湾的根源。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3 (224人评价)
作者: 邹谠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2-2-2
评语:2012年第一季度 王建勋推荐语: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处于决定命运的十字路口,内忧外患共存,两党纷争日盛。美国如何影响中国的未来?它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如何评价其利弊得失?邹谠先生的这本著作有着独特的视角,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尽管读者未必赞成其分析和结论。回顾那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对于思考未来并非没有益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2 (187人评价)
作者: 朱云汉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2
评语: 2012年第一季度 王建勋推荐语:2012年伊始,数亿大陆人目睹了台湾的总统大选,并为之欢呼喝彩,仿佛自己也参与了其中。对于渴望自由民主的人们而言,台湾已成为华人世界民主的典范,台湾的今天就是大陆的明天。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梦想,深入了解台湾民主转型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大有裨益。顺利的民主转型或许离不开智识积累,并且很可能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1 (1505人评价)
作者: 北岛 / 曹一凡 / 维一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2-3
评语:2012年第一季度 刘柠推荐语:他们就读于一所特殊的学校:北京四中。后来,他们大体经历过极其动荡的人生,在“阳光灿烂”的岁月里燃烧青春。而动荡的局面一结束,他们马上又成了天之骄子。 回过头来看,近30年来,深刻改写中国,且至今掌控着社会资源中的最有效部分者,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一群人。唯其如此,理解中国的当下,还要从剖析那一代人的心路历程开始。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1 (62291人评价)
作者: [美] 彼得·海斯勒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12-1
评语:212年第一季度 王晓渔推荐语:1996至1998年,不满30岁的美国青年海斯勒来到涪陵师专支教。他是教育者,也不断被教育。中国教育体制的微妙之处,在于这套体制不仅规训学生,也规训老师,规训无处不在却又如同不在。海斯勒对这套规训体制始终保持一种敏感,并将这种感觉写出。或许,自我启蒙的前提,就是知道自己处于一种熟视无睹的蒙昧状态。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2 (1336人评价)
作者: [英]多米尼克·斯垂特菲尔德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2
评语:212年第一季度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1 (1912人评价)
作者: [斯洛文尼亚] 斯拉沃热·齐泽克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3
评语:张晓舟推荐理由:齐泽克二十年前令人眩目的一部奇书,用伊格尔顿对他的评价来说,就是“聪明得一塌糊涂”。假如你着眼于拉康,那么这真的是最好看(应该说也最通俗)的哲学书,假如着眼于希区柯克等,那么这也堪称最有眼光的大众文化研究-----也可以说是“透过拉康看通俗文化”。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8 (517人评价)
作者: 黄亚生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1-5
评语:张铁志:作者指出,在经济社会政策上,中国模式丝毫不特别;而许多人认为中国模式的政治要素是一个威权体制,他也予以否定。他认为历史证明,中国八十年代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改革是齐步的;而九十年代政治改革的停滞才是今日社会不稳定、腐败滋生的主要原因。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0 (306人评价)
作者: 龚祥瑞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5-1
评语:王建勋:龚先生说,他既不想迎合读者,也不想讨好官方,而只想真实地记录历史,书写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与辛亥革命同岁,当年华夏号称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而今国人却依然在追寻共和之梦。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8 (361人评价)
作者: [美] 汉娜·阿伦特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1-7
评语:许知远推荐理由:汉娜阿伦特,在一个集权系统下,个人如何承担对应的责任?这是20世纪的政治核心问题。阿伦特的分析是如此独特与富有穿透力。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9 (10617人评价)
作者: [美] 安东尼·刘易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7
评语:熊培云推荐理由:这是一本讨论言论自由的限度与底线的译著,不仅详细回顾了“《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的过程,而且着重梳理了紧随其后的若干有代表性的争议性事件。若非无视今日中国“诽谤,多少罪恶假汝以行”,就知道《批评官员的尺度》之意义更在于落实批评官员的权利。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0 (1582人评价)
作者: [美] 乔治·沃克·布什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1-8
评语:苏小和:对于布什这样的基督徒保守主义者而言,人的自由和权利是与生俱来的,而且在可以目及的范围之内,每个人的自由权利无疑是平等的。不理解这一点,中国人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布什要试图将自由理念输出到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要让遍地的居民得自由;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2 (27人评价)
作者: 小坂文乃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年: 2011-7
评语:刘柠:孙文革命的大施主——日本资产家梅屋庄吉的曾孙首次披露祖辈对中国革命的无私襄助,其背景既有理想主义的成分,又包含那个时代特殊的现实政治诉求。尽管日人同样景仰革命家,但却不会像中国人那样为尊者讳——如此,我们得以窥视“国父也是人”的“里面”。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8 (1790人评价)
作者: 刘香成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1-2
评语:廖伟棠;这些带着美国传统式幽默被陌生化观看的我们熟悉的中国场景,因为刘香成苦心选择的画外音(也可以说是“别有用心”的解说词)而被抽象为一幕幕象征图景,摄影成为一代人的挣扎史的图解。尤其这记录的是1976年-1983年,传说中的解冻年头,一丝希望的萌芽仅供怀缅。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8 (16590人评价)
作者: [英国] 奈吉尔·巴利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7
评语:蒋方舟:人类学家奈吉尔在非洲喀麦隆多瓦悠村进行了两次田野研究,本书是他坦诚诙谐的笔记。本书戳破了田野研究的美丽浪漫的幻想,以及非洲人崇尚神秘巫术的刻板印象。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9.1 (592人评价)
作者: 金观涛 / 刘青峰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年: 2011-6-1
评语:胡泳推荐语:最好的中国思想史著作之一,通过讲述中外思想的两次大融合,论古——揭示了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释今——指出第二次融合已然终结,漫长的新转型刚刚开始。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6 (243人评价)
作者: [英] 乔纳森·拉班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
评语:张晓舟推荐语:迪克斯坦在《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中对作为文化断代史的“六十年代”的定义,“六十年代”是要到1974年才结束。那么这部写于1974年的《柔软的城市》也可以视为一部探索六十年代文化的书,只不过他用了城市与人之间关系这个视角。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5 (258人评价)
作者: (美)詹姆斯·C.斯科特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1
评语:张铁志推荐语:在「弱者的武器」、「农民的道义经济学」后,斯科特再次分析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这一次他告诉我们历史上那些乌托邦的想像以及中央主导的规划,不论是国家或城市,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人们需要的是由下而上的地方性的实践知识。这正是这个时代的警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4 (396人评价)
作者: [南非] 纳尔逊·曼德拉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
评语:王晓渔推荐语:绝大多数人在监狱中失去了自由,他在监狱中获得自由,不仅他获得自由,整个国家也重新获得自由。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0 (1015人评价)
作者: 黄仁宇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1-4
评语:王建勋推荐语:在这部主题看似庞杂的著作中,他试图回答令无数国人长期困惑的问题:中国为何走上了与西方不同的道路?为何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未来的路径该如何选择?其分析既有大历史的视野,又不乏细致入微的考究。
回复
<前页 1 2 后页>

什么是书单  · · · · · ·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这个书单的标签  · · · · · ·

走出马孔多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