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读书

wangz
来自: wangz (苏州) 2012-01-05 17:32:14创建   2012-12-31 19:25:52更新
来自:豆瓣读书
6.8 (175人评价)
作者: 有栖川有栖
出版社: 小知堂
出版年: 2005-1
评语:★★★☆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2 (1485人评价)
作者: 西澤保彥
出版社: 尖端出版
出版年: 2007-5-12
评语:★★★☆(以下泄底)——游戏性十足的轻小说,重复的事件记述看得颇感不耐。文中设定是主角的特殊体质导致在某些时日可进入“时空黑洞”过重复的九天,但所谓的核心诡计中,主角自己因意外身亡,人死万事休,但这种体质为何还能发挥效应使其死而复生呢?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9 (29人评价)
作者: 土屋隆夫
出版社: 獨步文化
出版年: 2006年12月14日
评语:★★★★☆痴男怨女,一声叹息,土屋作品中最令人唏嘘的凶手。全书篇幅不长,但所包含诡计的数目却不少,亦不乏惊艳之处(如投书与章首小诗中彩虹桥的契合),但诡计的破解却往往来源于刑警们的灵机一动,缺少了EQ般逻辑推演的高妙。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2 (23人评价)
作者: 岡本綺堂
出版社: 遠流
出版年: 2007
评语:★★★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0 (1273人评价)
作者: [日] 二阶堂黎人
出版社: 小知堂
出版年: 2007-05-15
评语:★★★★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0 (97人评价)
作者: 土屋隆夫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年: 2006-01-01
评语:★★★土屋隆夫的处女作,中规中矩的推理习作,两起命案的trck比较容易看穿,所谓毒杀讲义与卡尔密室讲义相较,无论逻辑性还是完备性感觉还真不是一个量级上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2 (14人评价)
作者: 土屋隆夫
出版社: 獨步文化
出版年: 2006-12-21
评语:★★★☆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4人评价)
作者: 西村京太郎
出版社: 新雨
出版年: 2007
评语:★★罪犯三番五次在十津川面前表示“快来抓我”后终于心愿得偿,认罪的原因居然还是很莫名的“窝里斗”。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2 (22人评价)
作者: 土屋隆夫
出版社: 獨步文化
出版年: 2007
评语:★★★★本作包含了伪装自杀、不在场证明破解及不可能毒杀等一系列谜团,以现在的眼光评价这本半世纪前的作品仍可说中规中矩、不乏亮点。本作反映的社会问题难言深刻,但这些自古即有的把戏仍在以不同版本不停上演,当今天朝只恐尤甚。人物形象塑造更为出彩,尤其是细致、执着、顽强、不惧权势的久野,既有胡乱发火的大男人一面,又有因自觉亏欠后邀夫人旅行的柔情一面,乃至有失意醉酒后在夫人怀中发牢骚的孩子气一面,生活气十足的刑警形象跃然纸上,反派的冷酷、狡狯、自负亦不逊色。ps:我也不时有对老婆说“你没事干嘛要嫁给医生”的想法。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9 (400人评价)
作者: [美] 约翰·迪克森·卡尔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出版年: 2011-4
评语:★★★卡尔的马奇上校短篇故事集,姑且一读,留印象者寥寥。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3 (758人评价)
作者: [美] 约翰·迪克森·卡尔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出版年: 2010-10
评语:★★★☆胆大妄为、运气爆棚的凶手在心有灵犀的受害者及近视警方的高度配合下,圆满的完成了制造两起密室的任务。HM您老究竟是怎么一天就看穿的呢?——其实第一起案件的案情分析相较而言更为合理精彩。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8 (56人评价)
作者: 幾米
出版社: 大塊文化
出版年: 2008-2-1
评语:★★★★如此靠近又如此遥远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3 (689人评价)
作者: 都筑 せつり / 乙一
出版社: 台湾角川
出版年: 2005年5月2日
评语:★★★★漫画版“只有你听得到”and“KIDS”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8 (113人评价)
作者: 土屋隆夫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年: 2006-12
评语:★★★——千草检查官每次办案都会遇到不贞的妻子和仇恨的丈夫呢!看来在四五十年前的日本,丈夫对于红杏出墙妻子的态度都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杀之而后快啊。——封面宣传语中惊人的不可能犯罪应该只能说是古典密室的一种变体,阅读过程中看到案情描述几乎同步就明了大致过程,阅读趣味几乎只在于剩余的小把戏中。最后一章给人感觉作者写完书后自觉太短,又再想了个小trick拉长篇幅,最终导致结尾冲击大受影响。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7.6 (142人评价)
作者: 土屋隆夫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年: 2006-12
评语:★★★这已经是最近看到的第N本以“调包”为诡计核心的推理小说。作为被称为探索人性的土屋而言,文章批判立意令人不快——美世,一名被上司兼长辈玩弄、被车祸夺走独子、被流氓学生要挟、被丈夫唾弃乃至谋害的女性,全书连一次出场都没有就成为所有不幸的罪魁祸首,最后在作者笔下只是“不贞的烂肉”魂无所归。而冷酷绵密地连杀三人,甚至牵连无辜少年的凶手二人组最后却唯美的自行了断于“悲怆”之中。这种情节构架只看出封建大男子主义的基调,缺乏悲天悯人的情怀,这是时代的局限呢,抑或作者的狭隘?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4 (164人评价)
作者: 約翰‧狄克森‧卡爾
出版社: 臉譜
出版年: 2004-3-15
评语:★★★★多重调包诡计,眼见难以为实。死者作茧自缚,凶手顺水推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6人评价)
作者: 西村京太郎
出版社: 新雨出版社
出版年: 2007
评语:★★☆死亡之旅“奥羽本线”:看完全书,才发现只有这篇称得上是时刻表推理;18时24分从东京出发的女人:日本房地产泡沫侧写,房地产商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及死穴;御座敷列车杀人事件:同样是为老婆洗刷冤屈,十津川比吉敷可轻松不少哦;往极乐世界的末班车:作为标题作和全书最长篇幅的作品,实在是让人难忍吐槽:推理基本靠脑补,所谓的不可能原来只要翻翻时刻表看看停车时间就分晓了,还费那么大劲跑来跑去干什么?哪有暗杀弱女子及老头,需要集团行动的,怕没目击者还是怕搞不定啊,也不避风头,这宗教组织实在是比“拯救御手”低不是一个档次
回复

什么是书单  · · · · · ·

书单是收集图书的工具,创建书单后,在豆瓣看到符合书单主题的图书时可以将它放入书单,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收集,关注你感兴趣的书单。

这个书单的标签  · · · · · ·

wangz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