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

沧浪之水濯吾足
来自: 沧浪之水濯吾足 (上海) 2014-06-26 16:56:51创建   2024-02-13 13:50:09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苏比 1540人喜欢
小红书:苏比的人生书单 📚这个书单实在是太精彩了!中短篇爱好者必收! 📚1月29日,The ParisReview刊发了一份余华给学生的建议读物。 📚他的建议基于两个原则 1️⃣是避开那些在中国已经非常有名的作品,如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或高中都读过的那些(《老人与海》是个例外) 2️⃣是根据学生的个人写作目标来制定阅读清单 📚余华也会告诉学生们,如果作品与他们有共鸣,那就继续读下去。如果没有,放弃也没关系。他说:“如果没有产生情感共鸣,那不是学生的错,只是时机还不成熟。” 📚苏比整理了目前国内出版的zui好的版本和出处(版本控就要这样),另外,也期待今年99读书人即将出版的《巴黎评论8》会有余华老师! ✍🏻中篇小说 📗欧内斯特·海明威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老人与海》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No One Writes...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霜月落 848人喜欢
我在两年前的书单里写到,随着人到中年,每年30本左右的阅读量已经是天花板了,事实很快证明,人永远不要设定自身的极限,否则很快就会被打脸。 今年是我整理书单的第6年,也是毕业工作的第十年,在非常有仪式感和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里,迎来阅读和写作的双重“小宇宙爆发”,完全对得起收获满满这四个字。 在阅读的输入端上,今年我读了65本书。大多集中于历史人文社科领域,特别是重拾了对中国古代史的兴趣,数量和质量都令我满意,也达到了十年来年度阅读量的天花板。 在创作的输出端上,今年我产出了近20万字的原创文字。主要...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长剑不出鞘 3531人喜欢
每一个接受正规教育的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个能脱离阅读的。阅读的对象既可以是美好的,又可以是丑恶的;既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是霉变的,既可能是艰深的,又可能是肤浅的。但是无论如何,通过阅读,自己的心灵和外部世界、和古典先贤、和社会各个层面、和知识各个层次产生了联系。这种联系,将雕刻出不同的灵魂塑像。 阅读,在今天已经有了更多的形式,比如网络,比如电视等传媒。阅读就是传播与接收的互动。无论是什么形态...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warfalcon 78人喜欢
出处: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A3OTM0MA==&mid=403475231&idx=1&sn=bbf21f2e37e91fc10d1a48285e8abefd#rd 刚看完一本新出的《如何学习:用更短的时间达到更佳效果和更好成绩》,书中谈到一个很意思的学习方法,叫赛博学习法。 大家可以尝试一下用这种方法改进你的笔记,只要回答12个问题就能掌握科教书的要点,这段时间问我考试前看不进去书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 这种方法原理是会针对正在学习的材料,提出...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陈慧欣欣 872人喜欢
大部分人都认同:”读书能够拓展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然而,对于这句话,我想从【程度】的角度添加三点附注: 读多少书?怎么扩展?什么样的精神世界? 曾经有一段时间,在我阅读了一部分尼采的《权力意志》后,我的三观发展出现了停滞现象。 ▲这种停滞现象,是今...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十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谈读书,这问题实在是谈不尽,而且这些年来我的见解也有些变迁,现在再就这问题谈一回,趁便把上次谈学问有未尽的话略加补充。 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是全人类分途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淹没,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 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沧浪之水濯吾足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